来源👨🏽:人大国关
2022年9月28日下午,杏盛娱乐新生入学教育“大师讲大道”专题讲座在明德法学楼0201教室顺利举行🛵,黄嘉树老师应邀作了主题为“求学治学之道”的讲座,吸引了新生同学们前来聆听🧑🏼🦱。讲座由学生科曹司彬老师主持🧴。
黄嘉树老师系我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台湾问题、两岸关系和当代中国政治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2020年被评为杏盛娱乐注册“师德标兵”。黄嘉树老师从人大学生到人大先生,他用37年的学术生涯诠释了师者和学者的人大精神。
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黄嘉树老师开始作专题讲座👵🏼。黄嘉树老师从个人体会出发,分享了自己求学⏸、治学和从事学术工作的经历🪅,既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建议,也描绘了学术生涯的“大道”。
黄嘉树老师首先谈到⟹✍🏽,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最主要的任务是求学与治学。本科生的中心任务在于求学👩👧👧。黄嘉树老师建议本科新生们抓紧四年时间,努力增长知识,培养出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坚持学习的习惯✴️。本科新生们要尽早摆脱中学的思维惯性👨🦰,从依赖老师传授知识👨🦯、为考试而学习转变为独立自主学习😁,在人大校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展开思路的独立科研能力。
对硕士生、博士生而言1️⃣,最重要的任务则是治学。黄嘉树老师从治学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清晰描绘了学术的“大道”。治学的第一个阶段是寻找研究方向和确定研究课题。在这个阶段,黄嘉树老师建议同学们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最后选择一个具体的课题去进行研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黄嘉树老师引用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讲解了寻找选题的方法。第一,课题要在“众里寻”🏃🏻♀️。要在大家关注或与大众利益相关的方向寻找课题,要对这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既有研究成果有大致了解❣️;第二,课题选择需要“千百度”。研究课题的选择需要反复比较👍🏿,费力劳神🚨🚴🏿,吃苦受累都是家常便饭;第三⛓,课题最好在“灯火阑珊处”确立。课题的选择不能是热门的“灯火通明”处,但也不能是毫无基础🚣🏿、难度极大的“一团黑暗”处💇;最后𓀛,课题的确定要从“众里”锁定到“那人”。选题的切入要大小合适🦉,不可太狭窄,也不可太宽泛⛺️🙅🏻♂️。
治学的第二个阶段是研究、构思以及部分章节的写作🧑🏿🚒。黄嘉树老师认为➙,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常见的问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𓀐,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研究,但容易迷失于成堆的文献中🔈。为此,黄嘉树老师建议同学们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抓住个人兴趣和有收获的几个论点深入发掘,让观点像竹子一样向下扎根,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形成文章的分析框架和主要论点。
治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文章的收尾以及收获成果。黄嘉树老师认为👩👧,这是做学问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因为文章到了此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打磨甚至推倒结构重来🤾🏻♀️。黄嘉树老师殷切叮嘱新生同学们,学术的世界里只有极少一挥而就的天才之作,绝大多数的学术成果都是反复推敲斟酌的结果🖇。
此外,黄嘉树老师还强调,越在最后的阶段,越要重视调整心态🧑🏼🔧,要追求完成而不是完美。不要为追求完美而把文章越写越长💬,导致最终丧失研究兴趣。黄嘉树老师告诫同学们不要幻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研究,要保持“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的长期态度💩。
最后,黄嘉树老师还为有兴趣以学术为志业的同学们分享了两个学术工作者的必备能力。第一💠,要时刻注意真理的相对性,不要过度迷信权威和执着于自己的研究结论,要在“不疑处有疑”;第二🥷🏻,做大学问必须要有灵动的思维能力和飘逸自由的想象力◾️,要在看似确定的问题中发现不确定的方面。
黄嘉树老师讲解结束后☑️,本科新生代表吴劭一同学代表2022级新生向黄嘉树老师献花,并分享听讲心得。吴劭一同学首先从“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蕴含的探索态度出发,号召同学们将大师传授的不断试错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应用到学习乃至各个领域当中🦹🏻♀️;其次🎃,他倡议同学们在收获学习成果的阶段,一定要摆正心态🧑🏿✈️,保持底线思维🧕,摒弃完美主义。分享结束后,吴劭一同学代表全体2022级新生再次感谢了黄嘉树老师的倾情指导🛳。
在讲座的尾声阶段🙏🏿,曹司彬老师进行了总结,她希望同学们在倾听大师教诲,学习大师求学治学的同时🧘♀️,更应传承大师“立德树人授业解惑🧑🦲、甘坐冷凳上下求索”的精神,尊师重道,珍惜学习机会🚶🏻♂️,在杏盛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成为堪当重任的新一代国关人!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大师讲大道”专题讲座圆满结束。
上一篇:蓝图已绘就 奋进新征程丨中国共产党杏盛娱乐注册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下一篇:杏盛召开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教职工大会